喝茶遇上“犯醉分子”,肿么办?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喝茶遇上“犯醉分子”,肿么办?

 

 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茶与酒,似“两生花”。饮茶可清神醒脑,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共识。至于酒,人们寄予的情感就比较复杂了,喜怒哀乐都在一杯酒里。酒一旦喝高,终难免一醉,而且酒后往往没好事。“借酒浇愁愁更愁”、“酒后失言”、“酒后无德”……昏沉乱神,失去理智。

 

在许多文人眼中,茶也是解酒的佳饮。有次,刘禹锡因饮酒过量酒生病,他便给正斋戒的白居易送去菊苗、姜蒜韭碎末、萝卜、腌鱼等下饭菜,换取两囊六班茶来醒酒。

 

白居易算得上一位资深茶客,除了从早到晚都要喝茶,他对茶消酒渴深有体会:“满瓯似乳堪持玩,况是春深酒渴人。”宋人陆游亦有诗云:“遥想解酲须底物,隆兴第一壑源春”。再有,李清照词云:“酒阑更喜团茶苦”。

 

 

 

关于茶与酒的褒贬是非,历来说法不一。

 

最精彩当属唐人王敷写的《茶酒论》。这是一篇发现于敦煌的变文,作者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呈现茶酒“争功”,用现在的话说就是“互怼”。请看,茶是这样抨击酒的:“……即见道有酒黄酒病,不见道有茶疯茶癫。阿阇世王为酒杀父害母,刘零(伶)为酒一死三年。吃了张眉竖眼,怒斗宣拳。状上只言粗豪酒醉,不曾有茶醉相言。”

 

茶的此番“高论”,放在今天,恐怕就显得有些武断了,不光有“茶疯茶癫”,“茶醉”也很司空见惯。这里的“醉”,并非文学上的表述,而是一系列令人不适的生理反应。与酒醉不同的是,“茶醉”时意识是完全清醒的。

 

 

 

“醉”是难忘

 

 

我就曾真真切切地“醉”过四次茶,至今难忘。

 

大学时,我学的是茶学专业,有门专业课叫《茶叶审评与检验》,实操课程就是评茶。记得那会儿是上午的头两节课,因为贪睡几乎是掐着点起床,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匆匆赶去审评室了。

 

一早上,评了十多种茶,而且全都是清香型铁观音。更要命的是,不明就里的我还老老实实地把每杯茶都喝进肚里,要知道那时清香型铁观音可是大红大紫啊。几轮下来,空空如也的腹中,顿感搜肠刮肚,头重脚轻,好在有个同学慷慨贡献了一块饼干才缓了过来。也是从那一刻明白,要成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评茶师,无疑得日品百杯甚至千杯,来不断提升味觉和嗅觉的灵敏度。当然,也就不难理解,评茶师在进行大批量茶样审评(如名优茶评比、斗茶赛)时,为何吸一口在嘴里打几个转就吐掉了。否则,非得把肠胃喝伤了不可。

 

(周昂 摄)

 

后来两次的“茶醉”则是因为茶太浓。一次是夏夜晚自习,为了解渴提神,一次性往大容量太空杯里放了3颗普洱小沱茶(8克/颗,熟茶)。等茶泡开,茶色已是浓如墨汁,但我毫不在乎,仰头牛饮,一口气就喝去了大半杯。大约过了五六分钟,心跳加速,呼吸变得有点急促,并伴随着头晕恶心。当时,我还想会不会是中暑了呢!

 

另一次是我在一家茶企工作时,也是在审评室,也是大热天,审评几个原料供应商寄来的红茶样品。快结束时,技术总监准备把评过的茶汤倒掉。有几款茶,着实好喝,我还意犹未尽,加之口渴,就要求把剩余的茶汤都消灭了。总监自然成人之美,而我又再次“醉”了。至于症状么,还是“原来的配方”!

 

说起浓茶犯醉,我还要再“傍”一下明星。“娘娘”孙俪曾发过一条微博:“邓先生喝完我的老白茶,说心跳加速,有点醉茶……我打开壶盖一看,他放的量够我喝一个星期了……”。嘿嘿,原来邓超也是醉茶“患者”!对于卖白茶者来说,此博最大的亮点不是醉茶,而是孙俪邓超无形中为老白茶做了一次免费广告!

 

 

不知不觉,事茶已近20年,原以为自己喝了这么多茶,早就对茶醉有免疫力了,没想到,还是会“中招”。这一回,既非空腹,又非浓茶,而是新茶!

 

去年春茶时,我应邀到朋友工作室试新茶。先是品了2款云南古树普洱生茶,接着她又拿出3款武夷岩茶毛茶,分别是肉桂、水仙和金观音。较之成茶,毛茶不论是香气还是滋味,都别具一格。更重要的是,品鉴毛茶还能及时发现一些制茶工艺上的不足。我才喝了第一轮,就有症状出现了:心悸胸闷,手脚发麻,感觉五脏六腑都被掏空了。朋友正要添茶,我马上叫停:“喝不动了,醉啦!”最后,还是一块巧克力解了醉。也难怪清人周亮工说:“藏得深红三倍价,家家卖弄隔年陈。”心急喝不了健康茶,新茶还是放一放再喝比较好。

 

 

 

 

“犯醉分子”

 

相信,上述这些醉茶的体验,大家也或多或少地经历过,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。最常听人说就是:“茶喝多了,睡不着!”,这也是一种症状。

 

关于醉茶的医学解释为:饮茶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,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,导致代谢紊乱,从而引起血液循环加速、呼吸急促等一系列不良反应。

 

茶,如此清新、绿色、健康的饮品,何以变得如此“面目可憎”了呢?

 

凡事皆有两面性。深究“犯醉分子”,竟是咖啡碱!

 

 

咖啡碱是茶叶中最重要的功能性成分之一,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%~5%。它是构成茶汤苦味、爽口的重要物质,并有兴奋、利尿、强心、解酒精毒害等作用。成也咖啡碱,败也咖啡碱。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,它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。如果茶喝得过多过浓,咖啡碱摄入过量,茶醉就会轻而易举找到你。

 

新茶中咖啡碱、活性生物碱含量较高,易引起神经系统兴奋,加之新茶里还含有较高的未经氧化的多酚类物质、醛类、醇类等物质,它们对胃肠粘膜有刺激作用,肠胃不好的人饮后容易腹痛便秘、口燥咽干等。

 

 

通常,一杯150毫升的茶,约含80毫克咖啡碱,而一个人每日摄入量宜控制在0.65克左右,这意味着每日饮茶不宜超过8杯。尽管如此,也不可一概而论,毕竟茶类、冲泡次数、冲泡手法、个人体质及饮茶习惯等不尽相同。譬如,潮汕一带的功夫茶,就是以“浓酽胜者”(梁实秋语),非茶老饕不能驾驭也。

 

茶中富含的氟则是咖啡碱的“从犯”。氟在体内蓄积过多,就会导致慢性中毒,出现牙齿变色缺损、四肢脊柱骨骼全身关节疼痛、全身乏力,严重者骨骼关节变形甚至瘫痪。而且经常醉茶,易造成体内维生素B缺乏,从而食欲不振、体质下降。

 

 

 

治醉有方,如何治醉?

 

 

适度第一!饮茶虽有益健康,过多过浓,就过犹不及了。

 

第二,切忌空腹。否则,茶汤会对刺激胃粘膜,特别是一些比较“烈”的茶,如普洱生茶,刺激性就比一般茶来得大。所以,喝茶前,得吃点东西,垫垫肚子,才比较稳妥踏实。

 

第三,茶品的选择也有讲究,除了慎饮新茶外,发酵度高或有一定年份的茶,如武夷岩茶、红茶、普洱熟茶、陈年铁观音等,比当年制的白茶、普洱生茶等低发酵度茶或不发酵茶(如绿茶),更不易犯醉。

 

第四,不宜多茶类混饮,这跟喝酒混饮易醉一个道理。

 

第五,喝茶过程中,可适当佐以一些口味较清爽的茶食,如花生、瓜子、糖果、蜜饯、小糕点、等,既不影响品赏茶的本味,又能补充一些钠、糖分,可有效减轻或避免醉茶。

 

 

这一点,英国人就很聪明,还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。他们喜欢喝红茶,尤其是以滋味稠浓鲜烈著称的印度红茶、锡兰红茶。喝茶时,在茶中加入奶、砂糖等调饮,并搭配多款精致美味的点心,琳琅满目。如此一来,似乎喝茶反倒退居其次,更多的是闲适与优雅。在中国,最懂得享受喝茶乐趣的莫过于广州人。他们喝早茶,吃早餐,相得益彰,而且早点相当丰盛,茶醉是不会有了,但吃完恐怕得扶着墙走。

 

还有,商超里的茶饮料、街头的时尚茶饮,会在茶中加入蜂蜜、水果、花草等来呈现不同的风味,深得年轻人的喜爱。不过,这些调味茶饮也不宜多喝,小心糖分摄入过量成“茶肥”。

 

时尚茶饮,在茶中添加了多种风味

 

 

此外,茶业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,也催生了低咖啡因茶。目前,低咖啡因茶主要有两种:一种是由通过培育低咖啡因茶树品种而制成的茶,一种是利用脱咖啡因技术制成的茶。这类茶,在最大保留茶之色香味品质特征及有效成分的同时,咖啡因含量大大减少。

 

目前,德国、美国等国利用超临界萃取设备脱除咖啡因,将其含量控制在了1%以下,而我国也研发成功了低咖啡因绿茶产品。如果这些产品在市场上推广开来,就能在很大程度地满足老茶鬼们的需求,而不用担心醉茶或失眠了。

 

茶可醒人,亦可醉人。秋,正翩翩而来,是每个爱茶人“醉”美的期待。但是,“秋香”虽美,可别太贪恋哟!